上市公司超强战绩力托“中国芯”

上市公司 2022-03-10 15:56:59

  3月9日,“芯片一哥”中芯国际首次披露月度业绩,前两个月净利润同比增长94.9%。在“传统淡季”,其业绩能取得近一倍增长,可见芯片行业的高景气度以及企业盈利的迅猛势头。

  截至目前,沪深两市已有189家中国芯片上市公司披露2021年业绩预告,预喜比例高达七成,并且有13家公司业绩出现数倍增长,海特高新、国民技术更是预增20倍左右。

  除了上市公司自身发布的业绩预告外,第三方机构的预测数据也极具参考价值。截至3月9日,券商等机构对185家中国芯片上市公司的归母净利润2年复合增长率给出一致预测数据,其中177家占比95.68%的芯片公司复合增长率为正值,士兰微、纳思达、东芯股份等21家公司复合增长数值率超过100%。

  中国芯片上市公司突围战取得超强战绩,与我国政策的大力扶持密不可分。

  早在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未来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2011年,先后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2015年至今,更是有若干政策鼓励扶持关键软件系统、芯片等薄弱领域。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指出,未来五年,中国力争在芯片,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先进技术领域取得领先的地位。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培育壮大集成电路,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从产业政策到“十四五”规划,不难看出,集成电路一直是这些年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在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下,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凸显。

  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多次表述对芯片、集成电路,通信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与重视。其中山东、安徽和湖南等15个省份在“芯片”领域取得丰富成果并对未来做出规划,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地则提出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持与布局。

  实现自主可控必须打赢缺“芯”攻坚战,我国上市公司已经完成率先突围,芯片产业上下游有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国产厂商得到了更多机会,并开始构建和完善自己的产品生态,产能全线紧缺逐步转入结构性紧缺阶段。

  展望未来,笔者认为,受地缘政治影响,全球半导体供需失衡持续时间有进一步延长趋势。我国芯片上市公司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需要脚踏实地,适时考虑如何提升全产业链发展水平。上市公司的首要任务还是要聚焦主业潜心钻研,动态平衡存量和增量需求,通过持续创新弥补产业链的结构性缺口,进而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用更强壮的臂膀托起“中国芯”。(赵学毅)


 

免责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

首页 广告服务 商务合作 寻求报道